第一次:探望老兵
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感知历史、铭记历史,去翻开那一卷卷浴血奋战、悲壮凄苦、轰轰烈烈的历史画卷,304am永利集团红色精神小分队开展了以“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队员们于12月30日的早上开始了第一次的实践活动,与南关区抗战老兵协会的负责人会合并进行短暂的沟通交流后,队员们来到了老兵赵国厚爷爷的家里,爷爷92岁高寿,看起来依旧很帅气,赵爷爷参加了抗日战争后期和整个解放战争,他给队员们讲述了那时的战争故事,讲述了他的事迹,队员们由衷地钦佩他,认为他是人民的英雄,国家的英雄。他还为队员们讲述了那时候的长春,那时候的伪满洲国,这也加深了队员们对于那段历史的了解。在历时一个半小时的亲切交流后,队员们与爷爷握手告别。
在回校的途中成员们互相交流感想,并且都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抗战老兵,牢记历史。战争时期他们流血,和平年代不能让这些英雄们受到冷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筑梦新时代我们在路上!
第二次:参观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
2019年1月23日,团队成员刘羿轩同学参观了位于临江的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重温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辉煌历史。迈上一百余级台阶之后,走进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正对着大门的是指挥四保临江战役的三位重要指挥员陈云、肖劲光、肖华的雕像。进入展厅,里面陈列着在战役中使用过的一些武器装备。其中令刘羿轩同学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当时老区人民帮助解放军使用过的一些独轮车、农具等物品,让他感受到老区人民对解放军、共产党的爱戴。
没有广大人民的支持,夺取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以及全中国的解放是不可能的。进入四保临江战役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陈云题写的碑文“人民英雄浩气长存”。这也应该是对安葬于此的为夺取新中国解放之胜利的有名或者连名字都不曾留下的将士最想发出的感慨吧。
和平来之不易,正是这些坚定信仰、坚持正义的将士付出了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辈也当发扬这种浩然正气,实现人生价值,尽自己所能建设国家。
第三次:参观九一八纪念馆
2019年2月17日,团队成员杨晨同学来到九一八纪念馆参观。那天,原本阳光明媚,但进入纪念馆里,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阴沉的、压的人喘不过气氛围,仿佛当年的祖国和人民在哀哀痛呼!看到日军恬不知耻地美化入侵行为,看到南京不抵抗的电文,看到沦陷区人民毫无尊严、朝不保夕的生活,实在令杨晨感到窒息,除了心理的不适,甚至让他感到胃疼。直到看到全面抗战的开始,看到希望,症状才有所缓解。日军侵华犯下种种恶行,是语言所不能描述,文字所难以表达的,给中国人民造成沉重的伤害。
但在最后一个馆里,杨晨看到了介绍留在中国的日军后代被中国人民养大的事迹,突然明白,仇恨只会滋生暴力,和平才是守住幸福的正确方式。在纪念馆,他看到许多小朋友跟随父母,去记忆那段痛苦的岁月,向英雄致敬,为死难者哀悼。
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岁月,我们缅怀历史,是希望灾难不在重演;希望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是告诉我们我辈当自强;我们必将努力奋斗,使祖国不再受屈辱,发出新时代新青年的强音!
第四次:参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2019年2月27日下午,团队成员房超同学来到了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他首先参观了纪念碑,上面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瞬间让他感到感动不已。接下来他参观了许继慎雕像,上面还有徐向前的题词。最后,他进入到馆内参观,整个展馆有三层。首先在一楼他看见了许多年轻的烈士的照片,他们大都在30岁之前去世,这让房超同学感到很惋惜,展馆中的蜡像向他生动地展现了烈士的故事。来到二楼,房超同学看到了更多的关于战争的残酷,展柜展出了战士们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物资,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最后来到三楼,这里展出了包括洪学智将军在内的出自六安的108位将军的雕塑及他们的生平,他们大都离开了人世间,只有一位105岁的爷爷还健在。没有这些伟大的前辈,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第五次:再次探望抗战老兵赵国厚爷爷
2019年3月3日上午,红色精神小分队全体成员再次探望赵爷爷,他们和爷爷坐在沙发上开始聊天,爷爷告诉他们,他是1952年6月19日入的党,解放战争结束后他就从一线退了下来,开始训练新兵,为抗美援朝输送兵力。爷爷说到了辽沈战役非常艰苦,士兵需要把名字,家乡,血型缝在衣服上,这也是便于确定身份,爷爷也负过很多伤,他的左眼还被炮弹炸伤。但最值得他骄傲的还是他的荣誉,爷爷指着衣服上的奖章向我们展示这些荣誉。爷爷还拿出了一沓厚厚的讲稿,全都是他发表讲话的稿子,爷爷的老伴还告诉我们,爷爷一直工作到74岁才退休,他为祖国奉献了一生,我们感到十分敬佩。上午10点半左右,团队成员与爷爷合影留念。
红色精神小分队的社会实践虽然完成了,但是燃烧在他们心中的那团火却没有熄灭,小分队的成员们都因此次的实践活动而愈加坚定了自己要努力学习,定当报效祖国的雄雄壮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地探人定将奋发向前,筑梦新时代,我们在路上!(304am永利集团团委通讯社 撰稿:房超 杨晨 刘羿轩 摄影:团队其他成员)